客服:
技术:
QQ:
地址:
邮箱:

月博娱首页

对话美团夏华夏:自动配送还处于探索期,需要长期的投入和耐心
html模版对话美团夏华夏:自动配送还处于探索期,需要长期的投入和耐心

近日美团发布了2021年财报,财报发布后的分析师电话会上,美团CEO王兴也再次强调了科技对美团的意义:科技是美团能够提供各类服务和商品零售的基础。

他还提到,未来希望能通过各种新技术能力实现货物和服务与人的连接,帮助商家降本增效以及提升用户体验,这其中就包括属于广义Robotics(机器人)范畴的自动配送车。

早在2016年,美团就开始介入自动配送车开发。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美团自动配送车服务在北京顺义已拓展到20个小区,同时在全国多所高校落地配送,室外全场景配送超150万订单,自动驾驶里程超100万公里,在顺义区买菜站点日均配送1000多单,并已在疫情期间发挥出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从美团自动配送车的落地应用可以看到,当前自动配送车已经开始从Demo、概念逐步走进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不过,美团自动车配送部总经理夏华夏在接受钛媒体App采访时表示,目前的无人配送还处于探索期,距离大规模爆发还需要3-5年的时间。预计未来3年,美团将在北京、深圳等多地区和城市,实现城市末端即时配送场景全场景、全天候的无人配送服务。

美团自动车配送部总经理夏华夏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作为中国最大的线上生活服务平台,美团在2021年大力推进“零售+科技”战略,让科技再造一个新美团。

 从近期发布的财报数据来看,美团这两年的研发费用在快速增长。2021年达到45.82亿元,同比增长45%,全年研发投入166.75亿元,同比增长53%。

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让美团在自动配送车领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和一定的成绩。

美团从2016年就开始介入自动配送车开发;2017年12月美团第一代自动配送车“小袋”正式诞生;2018年3月“小袋”第一次在北京朝阳大悦城落地测试运营,2018年9月美团在雄安落地运营,正式在园区内上线,产生第一个实际订单;2020年初疫情爆发,美团自动配送中车在北京顺义买菜业务落地开始为周边小区配送生鲜果蔬;2021年4月,美团正式发布新一代自研车魔袋20。

据夏华夏介绍,目前美团自动配送车还是基于其配送业务场景需求来研发,聚焦城市配送,优先去解决美团外卖、闪送、买菜等业务在配送场景里面的痛点,而这些痛点的解决可能就需要花几年时间。

所以相对于一些初创公司而言,美团在自动配送车方面的研发上,更聚焦在一些应用场景痛点的解决上,因此相对而言,在商业化落地上会走得更快一些。同时,在研发投入上,由于美团“零售+科技”战略的支持,其也并没有资金压力,粮草充足可以让团队更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实现上。

在团队扩张方面,美团也并未放慢脚步。

去年6月份,美团就发布了自动配送部门的招聘需求,在规模300人的基础上再新增500个岗位。据夏华夏在接受钛媒体App采访时透露,今年美团还会继续去做团队的大规模的扩张和招聘,除了社招,还会加大校招力度,吸引优秀的应届生加入,培养他们快速成长为这个行业里的精兵强将。

“其实现在自动驾驶领域还处在一个对人才极度饥渴的状态。”夏华夏告诉钛媒体App。

而事实的确如此,随着小米、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下场造车,国内对自动驾驶人才需求也开始出现了井喷的局面。据BOSS直聘数据,2021年以来,自动驾驶研发、智能座舱设计、算法工程师等岗位的需求同比增幅已经超过1.8倍。

自动驾驶人才紧俏,各类公司都在不断增加薪酬的砝码,如今百万年薪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司空见惯,这种高薪挖人也直接导致该领域人才流动性很大。

在夏华夏看来,该现象一方面对于行业而言,将会有促进作用,能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也有利于吸引海外的优秀人才;但另一方面也会有一些负面的作用,会导致人才的分散,人才没有聚焦在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一些公司上,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会带来一些影响。

而本质上,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还是资本的过热,从而使自动驾驶领域出现了一些泡沫,让一些人误认为这个行业可以挣到快钱,或者很快可以融到一笔钱去创业。

但实际上,夏华夏认为,自动驾驶是需要长久的耐心和长周期的投入,不是两三年就能做好,只做一个Demo很容易,但如果要真正实现落地应用,可能要5年起,然后10年才能真正看到一个大规模的落地。

自动配送带来的深远价值

目前,美团自动配送是通过与现有复杂配送流程结合,形成无人配送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快速分发订单的交易平台,基于大数据优化的调度系统,利用自动驾驶技术构建的物流路网,多种人机协同的末端配送模式,形式多样的智能配送终端等。

其中,美团的自动车是自动配送的智能配送终端之一,能够满足公开道路场景下即时配送需求,能提升配送效率和用户体验,最终实现“用自动配送让服务触达世界每个角落”的愿景。

愿景很美好,但实现起来也需要足够的耐心,因为自动驾驶这只吞金兽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各种路测验证。

但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迭代发展,当机器开始不断取代人类去投入工作,业内会有一种担忧,技术的发展是否会带来大量失业?

当自动配送车开始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这些外卖小哥、快递小哥将会何去何从?

夏华夏认为,技术的发展不会带来大量的失业,相反未来随着更多新鲜事物的出现,还会带来更多新的就业方向,比如远程安全员、机器人维修保养技工等。

从社会效益上来看,自动配送车可以将外卖小哥、快递小哥从这种特别辛苦又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同时,自动配送车的的出现,也将会改善小哥们的工作环境。小哥只在配送的两端来工作,比如在商场里取餐,然后送到自动配送车上,或者是在写字楼完成最后100米的配送。

此前,美团公布的最新款自动配送车魔袋20,可以实现与骑手协同承担外卖等即时配送工作,能适应全天24小时运营需求。

另外,自动配送还可以有效弥补运力的不足。目前,外卖和快递行业每年都在以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速增长。2021年,国内已经达到日均将近3亿单的快递,外卖单量也在不断创新高,而我国的劳动人口很难以同样的速度往上增加。

因此,未来如果要更好的去支撑电商的发展,就必然需要更多配送的运力。如果劳动人口不足以支撑运力,就需要更多自动配送车来与人协同补充运力,从而支撑这些电商业务能够沿着需求的增长而不断的增长,而不是遇到运力的天花板。

总之,末端配送领域还有巨大的潜力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美团有一定的业务规模,对用户的需求也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前沿科技的探索,一定能让服务运行得更加高效。而随着自动配送车的普及,不仅可以让小哥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也让我们每个人体验到更好的配送服务。

以下为钛媒体与夏华夏的采访实录,略经摘编:

钛媒体:相对于Robotaxi或高阶自动驾驶,这种低速自动配送的无人驾驶技术在实现上,难度是否更低?您如何看二者技术方面的区别?

夏华夏:我们一般不用高阶自动驾驶和低阶自动驾驶这个说法。判断一个技术的难度,一方面会与速度有关,速度越高,技术实现的难度肯定会越大,但另一方面,也与其所在应用场景的复杂度有关。一般而言,至少这两个维度会非常影响落地的难度。

比如高速公路上,对于自动驾驶技术而言,虽然速度很高,但应用场景比较简单,因而技术的实现相对没有那么难。

而对于自动配送,虽然它的速度的确低一些,但它的场景从简单到复杂跨度就很大,因而技术的实现起来也没有那么容易。

我们现在的确在低速的自动配送场景下,但因为我们走的公开道路的自动驾驶,所以整个的技术方案和整个自动驾驶的传感器的配置,以及底层的算法软件,都与现在行业里的Robotaxi公司基本上一致。

所以从技术的区分上,应该是没有多大的区分。当然,从落地的节奏上来看,自动配送由于可以找到比较简单的落地场景切入,相对Robotaxi,可以实现比较早的商业落地应用。

钛媒体:您预计大概几年的时间自动配送会有一个大规模的落地?

夏华夏: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我希望是3~5年能够比较大规模的展开应用,但这个的确是一个挺有挑战的目标了,需要不断的努力。

钛媒体:刚才您提到自动配送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用的一些传感器,其实与Robotaxi大致一样,所以是否会直接导致我们的整体成本很高?

夏华夏:倒不会,我们不觉得哪怕是Robotaxi它应该很贵。如果现在很贵,主要还是因为整个行业不够成熟,尤其是上下游供应链很多还不够成熟,比如激光雷达,现在还比较贵,但是我相信等行业成熟之后,随着产量上去,价格会大幅下降。

所以,我觉得只是因为现在行业还处于探索期,所以不管是Robotaxi,还是我们的自动配送车,价格相对来说都还很贵。

钛媒体:您预计这个成本大概降到多少是比较合理的?

夏华夏:我们预计两三年之内,至少将成本降到20万以内。从我们跟行业的上下游的一些供应链的沟通,包括我们对自己技术迭代的一些预判,我们判断这个还是一个非常大概率可以达成的目标。

钛媒体:类似造车新势力,一些友商选择自建工厂,而我们选择代工生产我们的自动配送车,我们怎么看这两条路线的选择?

夏华夏:我们和造车新势力还不太一样,对于很多造车新势力,它首先是一个车厂,它的核心能力是整个汽车的设计、生产、销售,以及售后。

对于美团来说,比如自动驾驶的硬件或者车,它只是我们需要去建立的其中一个模块,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是自动驾驶的软件能力,包括整个的感知算法、行为决策规划算法,以及底层的操作系统。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瞄准L4,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事情,所以我们很多的精力也会花在自动驾驶的软件能力的建设上。

我们这个车做好之后是用在我们各种城区的配送场景,这些车辆的运营以及整个的维修保养,这一套的运营能力也是我们着重去建设的。

至少目前这个阶段,我们不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到去建一个车厂或者建一个产线这样的事情上。

钛媒体:我们如何看当下自动驾驶的两种技术路线,渐进式和跨越式?

夏华夏:渐进式或是跨越式,这可能是行业里有的人把它从表面上做的一个划分。

有的人认为Waymo直接做L4是跨越式的,可能车厂是一个渐进式的,先做L2,然后再做L3。

但本质上,L4这个技术非常的难,没有一家是真的跨越式,其实大家都是在渐进式的来发展技术,然后只不过说我们看渐进式的路径是各自不一样的。

L4的自动驾驶,其实还有几个其他的挑战,比如载物和载人相比,载物是要比载人的难度要少一些。

再比如说商用和民用场景,其实是对技术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澳门js线上。民用场景需要技术一方面成本比较低,另一方面要很可靠,要不然就需要每天不断的去维修;但商业场景因为是B端,客户数比较少,然后可以承担相对高一点的价格,可靠性一开始可以低一些,可以派专门的维修员在现场维修。

所以它有不同的维度,我们去看的时候,你会发现各家其实都是选择在不同的维度上做一个渐进。所以,我觉得Waymo现在距离L4还很远,距离复杂场景的L4就更远了,因此,其实大家都在从不同的维度上做渐进。

钛媒体:现在美团的自动配送车也配有远程安全员,业内有人认为远程接管会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只有车自身足够智能,才能达到足够的安全。

夏华夏:说得很对,必须车本身要有非常好的智能,之后我们才能够把安全员挪到远端,因为远端实际上只是起到一个兜底的作用,绝大部分时间需要这个车有非常好的智能,才敢把进场的安全员去掉。

钛媒体:很多厂商都在拼算法、拼激光雷达,以及一些软件平台,我们在技术方面有哪些是自己在自研?

夏华夏:我觉得算力和传感器这些方面,它不是一个瓶颈,最难的是自动驾驶算法,因为硬件实际只要花钱,大家可以买到差不多的硬件。

自动驾驶的软件能力是我们花了特别多资源去建设的一个能力。比如,每家都会收到同样的各种激光雷达的信号,但是怎么更好地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怎么更好地去识别里面不同种类的障碍物,怎么去理解每一个障碍物,它的语义就是比如我看到一个人,我不仅看到了这个人,还知道这是一位老人还是小人,还是成年人,因为不同的人他的行为不一样。因此,只有当我们把这些算法做得越来越好的时候,整个车才会越来越智能。

传感器肯定性能越好,对于软件越有帮助,但是本质上还要看软件到底做到了多好,算法有多智能,我觉得这才是现在行业里一线的自动驾驶公司,大家都在花最多的精力在做的事情。

钛媒体:您认为现在自动配送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夏华夏:我觉得其实很难说哪一个是最亟待解决的。除了自动驾驶的软硬件外,我们发现其实自动驾驶的运营能力是非常难的,当你把这个技术从实验室拿到商业场景中落地,你会遇到很多原来想象不到的问题,比如消防的问题,安全的问题,车辆与人调度的问题,以及整个重资产管理的问题等,有一大堆运营的问题需要解决。

所以我觉得如果大家要真正迈过落地的坎,运营的坎是必须要越过的一个坎。

另外,政策的创新突破,也是需要这几年去大力解决的一些问题。只有车上没有安全员,这个车才算真正的自动驾驶,那么对于这样的自动配送车在法律上应该如何来界定,出了事故怎么来担责等,这些在法律上还是空白。当然,政府在很积极的去探索,但真正立法的过程还是很难很长的,这个是需要突破的一个事情。

钛媒体:您认为这两年是不是自动配送或者是自动驾驶领域创业的的一个窗口期?

夏华夏:我自己觉得可能它并不是一个创业的窗口期。

现在可能从一线的自动驾驶公司来看,大家在技术上都已经有非常深厚的一些积累,已经处在比拼这种综合能力的阶段,其实对初创公司来说非常有挑战。

我觉得还处在在一个探索期,但是这个探索期发展肯定会很快,但还没有到大规模爆发的发展期,大规模爆发期还需要3~5年。

钛媒体:2022年,对自动驾驶配送领域,我们重点要做的有哪些?我们的战略规划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夏华夏:如果简单的说,我们还会围绕着刚才说的几个能力去建设。如果要更具象一些的说,我们希望今年能够完成一些从0~1的探索,希望在今年就能给大家看到这片区域的配送全部都由自动配送车来完成,然后它已经真的是在这个区域里跟我们的外卖小哥有非常好的一个衔接的配合,跟业务侧有非常好的打通,能够完全承担业务中的很多配送。我觉得这是我们今年肯定会努力去达成的一个目标。

钛媒体:除了美团,阿里、京东也都开始下场入局该领域,您如何看现在整个自动配送领域的竞争格局?

夏华夏:我觉得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我们希望有一些真正有实力的公司入场来做,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一起来推动整个行业的进展。

我觉得现在这个行业里边它还不存在竞争,而是大家在一起朝一个方向在发力,一起努力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

虽然大家都叫无人配送,我们现在自己内部叫自动配送,看起来都是在同一个领域,但其实各家也有一些不太一样的侧重。我们更多的是侧重即时配送,比如以外卖这样的业务为代表的即时配送,这种配送对时效性的要求更高一些,而且它需要我们大量的在公开道路上来行驶。

可能其他的一些公司各自会围绕各自的一些业务场景来做。我们还是非常欢迎这些巨头公司一起进来做这个事情,这个领域的确是需要很多优秀的人才一起努力才能推动。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张敏)